全国基层党建网——全国性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信息资源发布的基层党建新闻门户网

评论观点

八五普法背景下人社工作者法治素养提升实施路径研究

浏览:102619 次 发布时间:2023-11-30 15:20

近些年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法治建设需求越发迫切。八五普法不仅代表着我国法治建设进入到全新发展阶段,更是我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八五普法强调法治意识的加强与渗透,更注重推动法治建设与完善进程,以实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在此背景下,人社工作者作为主要社会服务工作群体,需要积极主动提升自身法治素养,凝聚人社力量,彰显担当作为。

一、八五普法内涵阐述

自1986年以来,我国已经完成了七个五年普法规划。八五普法,即第八个五年普法规划,时间段是2021年至2025年。八五普法的主要目标包含如下方面:其一,健全全民普法工作体系,提升公民法律素养与社会治理化水平;其二,提高公民法律法规知晓度、法治精神认同度、法治实践参与度、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主动性与自觉性;其三,改善法治环境,深入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其四,全民普法制度完备、实施精准、评价科学、责任落实的工作体系基本形成。

二、法治与人社工作的关系

何为法治,其具体指的是以法律为基础的社会管理模式,重在维护公正、公平、合法的社会秩序。而人社工作,即为社会中弱势群体提供必要支持、帮助以及服务的专业工作领域。关于法治与人社工作的关系,其紧密度不言而喻,科学完善的法律法律制度与内容为人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指导和约束:一是法治,即清晰明确的法律法规可为人社工作提供针对性指导,同时起到规范约束作用。人社工作者以及相关从业人员必须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要求,要根据法律法规内容行事,以确保所负责人社工作的专业度。二是法治可为人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护与监督,人社工作者每天从从事的工作内容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很多情况下会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这些都需要由法律法规来进行保护,同时人社工作者也需要接受法律的角度,以避免在具体工作当中出现行为不当、滥用职权等问题。三是法治社会中法律法规是人社工作者合法充分行使手中权力的重要基础。在人民群众面前,人社工作者是拥有一定权力的,代表的是所在单位职能与形象,是将国家所赋予人社工作者的权力应用于实际服务工作当中,所以,其需要有法律法规作基础和保障,人社工作者可在法律法规所规定权力范围内行使权力,以确保权力不会被滥用。

三、人社工作者的直接服务角色

服务提供者,提供服务范畴包括但不限于物质帮助、劳务服务、心理辅导、信息提供。当今社会中,人社工作者的服务职能早已经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给予,而是要根据具体服务对象以及服务事件来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人社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提供给人民群众的服务是平等的,既不是同情,也不是慈善,是基于平等基础之上提供的服务。通常情况下,人社工作者多就职于政府单位或者一些社会服务机构当中,他们是实现社会服务资源连接与整合的重要角色。

治疗者,与服务提供者这一角色相比,治疗者角色要更具特殊性,其所服务的对象也相对比较特殊,这类服务对象通常会出现一些非常规的问题,其会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得自身行为出现偏离。面对这样的群体,人社工作者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及时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并且帮助服务对象重塑行为,建立起正确的行为方式和生活理念,回归到正确的人生轨道当中来。

支持者,作为人社工作者,其在提供直接服务的同时还需要做到助人自助,即帮助服务对象为自身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通过各种激发或者帮助途径来与服务对象建立起良性互动关系,从而支持服务对象自主去解决问题,逐步建立起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系协调者,人社工作者会帮助服务对象去学习如何处理各种关系,传授给他们一些关系处理技巧,同时会借助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去协助他们与周边的人或者事物建立起和谐关系,为他们后续正常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倡导者,人社工作者所扮演的倡导者角色,主要指的是其会向所服务对象提倡某种行为,在服务对象陷入迷茫或者无法走出困境时,对他们提出倡导,为他们指明方向,告诉他们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正确的。

四、人社工作者的间接服务角色

行政管理者,人社工作者在实际工作者有责任控制好服务的过程,在面对自己所服务的对象时,需要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助人方案,并且要确保该方案能够得以顺利实施和开展。在此过程中,人社工作者还需要同步统筹、协调和利用好各项资源,确保过程的顺利推进。

资源筹措者,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人社工作者更像是联系他们与政府、机关单位、福利机构等主体之间的重要纽带。人社工作者与人民群众关系更为紧密,他们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要走进人民群众当中,发现和了解人民群众的问题和需求。很多情况下,人社工作者并不具备为人民群众服务所使用的资源,而为了完成服务任务,人社工作者便可以借助自己的角色和身份来联系能够提供所需资源的社会主体,为人民群众争取到所需要的资源,并且将这些资源及时交付到人民群众手中,切实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政策影响者,人社工作者作为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群体之一,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随时可在一线服务工作中发现人民群众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而这是他们便成为了政府收集一手资源的核心人物,人社工作者有义务就自己所发现和了解的问题上报到上级部分,或提出建议,或参与政策修订等,如此一来,其便可以有效减少甚至避免一些社会问题,这对于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有着很大帮助作用。

研究者,当前社会中每一位人社工作者都可以成为研究者,其研究的内容便是自己的服务实践经历和经验,研究其中规律,研究可行性解决方案以切实提升自身的专业服务能力。而且人社工作者立足于实际工作研究出的理论以及措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为社会政策制定提供相应依据。

五、八五普法对人社工作者法治素养提出的新要求

法治社会中,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与民主意识越发强烈,随之产生的一系列法律诉求更是越来越多,这便对人社工作者懂法用法、依法服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一,具备良好的法律知识素养。丰富的法律知识储备,专业法律知识素养是人社工作者需要具备的一项基础能力。近些年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精神世界的富足,人民群众的法律诉求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人社工作者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和帮助的过程中必然要应用到与之相关的法律知识,所以,其不仅要求人社工作者要从横向上拓宽法律知识的学习维度,而且还需要在纵向上逐步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力度,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法律知识素养。第二,具备精准应用法律法规的能力。在实际服务工作中,人社工作者需要做好依法服务,而依法服务的前提之一便是熟练掌握各项法律知识,并且可以将具体案件和与之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内容紧密结合到一起,确保法律法规的约束力和影响力可以落到实处。人社工作者要从实际服务实践工作中汲取经验、深入思考和总结,逐步提升自身应用法律法规的能力。第三,具备为人民排忧解难的正义感。无论是专业法律工作还是社会工作,公平正义乃是灵魂所在。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民群众,人社工作者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群众身处危机困境之中的无助感和迷茫感,要从专业角度帮助群众分析案件,让群众清楚认知自己所面临的真实局面以及由此可能会导致的一系列结果等。人社工作者需要秉承公平正义的原则,应用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法律知识为其提供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帮助与服务,借助法律的力量来将群众损失以及伤害率降到更低,更全方位地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六、八五普法背景下提升人社工作者法治素养的有效实施策略

强化制度建设,构建科学监督与管理机制。在八五普法背景下,相关主体要立足于当前人社工作者群体实际情况,进一步强化相关制度建设,构建起科学监督与管理机制,为有效提升人社工作者的法律意识与法治素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落实到具体层面:首先,健全和完善人社工作者法律意识培养机制,适时适当调整与人社工作者法律意识培养相关的内容和要求。其次,面向人社工作者做好法律法规教育与宣传工作,确保人社工作者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法律法规要求和变化的最新情况。还有,完善人社工作者法律监督机制,主管单位要随时随地对人社工作者工作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将法律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防止法律风险的发生。

重视起人社工作者职业道德与操守建设。人社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与操守和其自身法治素养之间有着紧密关联性,八五普法背景下,相关单位对人社工作者的法治素养给予了高度关注和重视,但在具体工作当中,其不仅要关注到人社工作者的法治素养,确保人社工作者建立起扎实的法律知识储备基础和应用能力,同时还需要重点关注人社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与操守建设。相关责任单位应进一步加强对人社工作者职业道德与操守的培养和教育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来进一步强化人社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理念,确保人社工作者拥有正确的法律价值观念和服务理念。在此过程中,建议相关单位可制定与人社工作者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奖惩机制,对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恪守职业道德与操守的人社工作者给予相应的激励和表彰,而对于违法职业道德与操守的人社工作者要及时给予警示,如有必要可予以严惩,提高人社工作者的重视程度,使其对自己的工作提出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

提高人社工作者公平待人、公正执法的法律角色与服务意识。人社工作者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拥有着公民和公职人员双重角色,这两种角色如何精准切换是人社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一项重要内容。人社工作者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以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出现,作为公民,人社工作者要认识到自己和其他公民是一样的,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无任何特权可言。而作为人社工作者,其在工作当中也要意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国家需要借助自己的力量来为人民群众服务,所以更要做到秉公执法。除此之外,人社工作者还需要建立起公正执法的服务意识,正确认识自己所拥有的职能权力,积极在一线服务群众,严格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积极践行公正执法法律角色的使命,确保相关职能落到实处。

自主学习和提升法治素养。作为一名人社工作者,应该清楚了解自身的职业定位与社会价值。在八五普法背景下,人社工作者应积极自主展开相关学习,提升自身的法治素养。首先,人社工作者可根据自身工作任务以及时间安排,选择性参加法律法规培训类课程学习活动,同时留出更多的时间阅读相关法律书籍,逐步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其次,人社工作者要随时关注和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与变化情况,确保自己能够及时了解最新法律动态,确保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到的是最新法律规定,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和麻烦。还有,在实际工作当中,人社工作者要始终牢记法律法规对自身行为的约束作用,切忌融入更多的个人意志和主观因素,更不可能滥用职权侵犯到他人的合法权益,要时刻提醒自己以谨慎、谦虚的态度面对自己的服务对象,主动拉近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学会换位思考,用法律武器帮助他人。最后,人社工作者要学会从法律的角度去分析和审视问题,在具体实践操作与应用过程中要善于查找和研究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遵循程序,依法行事,同时随时总结工作经验,逐步提升自身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法治社会中,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秩序环境的关键因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人社工作者而言,其在实际工作领域有义务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以及相关规定来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因此,人社工作者自身法治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工作运行实效与服务质量。在八五普法推行过程中,人社工作者法治素养的提升再次受到了高度关注和重视,相关主体单位也在积极制定培养和提升人社工作者法治素养的实施方案,诸多新的理念、资源以及形式被引入和应用到具体工作当中,实践证明,其在提升人社工作者法治素养方面展现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社工作者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核心角色和中坚力量,必须要具备足够强的法律意识与懂法用法的能力,要学会从法律角度去审视和处理问题,充分借助法律的力量来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此同时,人社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也需要同步承担起宣传和推广法律法规的使命,让更多人民群众认识到法律的功能与价值,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作者:王菲,衡水学院 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法律、公共管理,本文系2023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八五普法背景下人社工作者法治素养提升实施路径研究”[编号:JRS-2023-5010]研究成果。)

版权声明:全国基层党建网所提供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为本网原创、作者来稿、网友分享或互联网整理而来,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zgdj1921@163.com,我们将在3日内进行处理。

八五普法背景下人社工作者法治素养提升实施路径研究
保存到手机,可分享给其它人。
底部横幅图片

登录

📱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
频道合作

申请城市频道

欢迎申请开通城市频道,即享千万流量分享传递党的声音,展示党建成果。

了解详情

全国基层党建网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联系电话:010-68630010

电子信箱:zgdj1921@163.com